齐发齐发国际(中国)首页

齐发官网app

视频中心

H

热销产品

C

联系我们
  • 齐发
  • 联系人:兰生
  • 手机:13929138988
  • 传真:
  • E-mail:1006626703@qq.com
  • 网站:www.xafenghuang.com
  •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江义大道东五路
视频中心

这个“五一”倾听他们的“新”声

时间: 2024-04-30 10:33:32    来源:齐发    作者:齐发国际(中国)首页

  习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型高素质劳动者。荆楚大地,从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到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和北斗产业,湖北五大优势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发展新动能澎湃奔涌,潜心耕耘在所有的领域的劳模工匠向“新”而行,一支有干劲、懂技术、善创新的高素质荆楚产业工人队伍加速崛起。

  看蓬勃发展的光谷,一根光纤衍生一条科学技术创新大走廊;进入全自动流水线分钟就可下线一台东风车;用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超纯硅片,实现每秒运算千万次……他们以实干支撑湖北制造,以创新创造诠释奋斗之美。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走近一批奔走在生产和研发一线的新时代劳动者,倾听他们的“新”声。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桥梁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 严爱国

  长期奋战在桥梁工程勘测考察设计研究技术最前沿,他先后完成2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多次攻克行业技术难题,主持设计的铁路桥梁里程超1000公里,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项,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2项。

  设计宜昌长江大桥显身手,实现对中华鲟最有效的保护,获得业界一致赞誉;“湘西最美高铁”张吉怀高铁,严爱国创新提出非对称拱桥结构方案,造型独特、线条流畅,云端高铁,浑然天成,被誉为因地制宜的工程典范,荣获2023年IStrucE世界结构大奖。

  昌赣高铁赣州赣江特大桥上,创造了世界大跨径高铁桥梁上列车最高行驶速度的纪录。在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面临近海强风、强腐蚀、大潮差、地震烈度高等挑战,严爱国带领团队设计了泉州湾、安海湾、湄洲湾三座跨海大桥,实现了高铁跨越山海,开启了中国高铁跨海时代。

  眼下,严爱国将目光瞄准了桥梁技术绿色化、工业化和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针对需求链、技术链、价值链积极部署,抢抓数智化转型、建设与养护技术发展的制高点。

  可调谐激光器芯片作为技术难度最高的光发射芯片之一,主要使用在于长距离骨干网和数据中心的光信息传输,国内鲜见可商用的研究成果,国产化率几乎为零。

  这个研发空白源于苛刻的设计的基本要求——每个芯片可以传输120种光,每束光能支持400G的传输速率,是目前家用百兆带宽的4000倍,相当于能支持4000个人同时上网。

  “大家一般都更愿意去做成熟的短平快芯片项目,周期短,市场化更快,没多少人愿意攻坚,但我想,攀登科技高峰,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科研是通过不停地尝试去寻找那万分之一的可能性,我相信我就是那万分之一!”赵建宜从啃国外文献资料开始摸索,在项目起步阶段,整个项目团队只有他一个人。

  中国信科光迅科技芯片研发实验室,工程师正进行可调谐激光器芯片测试。(通讯员 张璨龙 摄)

  理论分析、芯片设计、工艺实现、测试验证,他凭着不服输的少年心气,在黑暗崎岖中艰难求索。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在公司支持下,他开始慢慢地建立科研团队。在生产车间,赵建宜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做测试,历时4年多的时间,最终赵建宜团队成功研发出了我国首个可调谐激光器芯片,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芯片量产后,为光迅科技光器件装上了自研光芯片,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2年来,他扎根一线,深耕基层安全生产,勇担技术攻关使命,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生产深层次地融合。累计荣获省部级及电力行业成果奖励15项,发表专业论文14篇,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并负责了电力行业标准《无人值班技术规范》及多部三峡集团技术标准编写。

  他攻关核心技术,推动水电关键设备100%可控。在三峡水电站关键控制设备自主可控改造攻坚战中,他带领团队历经100多项实验,排除了150余项故障难题,在2022年实现了自主可控监控系统一次性顺利并网运行,为70万千瓦机组成功换上了“中国脑”,系列成果形成了可复制的自主可控三峡方案。

  他守护大国重器,带头落实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组建多维立体安全人才网,用细心、耐心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成功实现了管辖设备缺陷受控率100%、管辖设备完好率100%、“零非停”。

  作为湖北省示范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带领员工开展技术革新,近年来工作室累计开展80余项科学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发明专利受理40项、专利授权100余项,修编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公开发表论文110余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水力发电科技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

  客梯车、摆渡车、行李牵引车、传送带车、升降平台车……地面特种车辆保障工作需要与航空器对接作业,常面临着操作空间小、风险系数高、时间要求紧等多重挑战。

  凭借着多年练就的精湛驾驶技术,他善驶善修,熟练操作平台车、传送车等各类特种车辆,驰骋机坪,保障航班正常,被称为是机坪上的“特种精兵”,也是武汉机场大型车辆升降平台车“技术第一人”和重要航班车辆保障“第一人”。

  从业16年,他见证和参与天河机场的快速地发展和巨大变化,从T1、T2再到T3航站楼,他始终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效应对环境的变化。在T3转场前夕,他参与机坪踏勘、特车保障方案制订等工作,为物流公司高效转场打下坚实基础。

  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通讯员 杨永勇 习悦 摄)

  无论是抗击疫情、勇战高温还是除雪保通,他始终把“三个敬畏”根植在心中,要求别人能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做得更好。在航班保障工作中,他总是主动选择驾驶难度最大的升降平台车。他说:“在这个岗位上,每一分钟都不能松懈,要从始至终保持安全意识,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每完成一趟航班的顺利保障,都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20余年来,他与螺丝、线头、图纸较劲,让冰冷的继保设备焕发火热的生命光亮。几千个日夜,他挥汗奋战在荆楚大地,用双手和智慧谱写精彩的荆楚华章。

  他是皮志勇,扎根电力生产一线项如初心宝贵的专利成果,是同事们心中电网运行检修重点项目最为信赖的“把关人”、技术创新的带头人、继电保护领域的专家。

  勤学苦练,他10年时间里记了50万字笔记,画了2000多张各类装置图、接线图,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方面技术,从门外汉变成大家嘴里的“活图纸”。

  “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我;我到哪儿,哪儿就没故障”,他每年跑遍70多座变电站,对荆门电网网架结构和每个站的设备健康情况都了如指掌。只要哪里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能准确判明原因,立即处理问题。

  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分公司检修人员在南漳县220千伏水镜变电站开展刀闸大修工作。(视界网 加昊鲲 聂凡迪 摄)

  多年来,他发现和处理重大缺陷和隐患4000多个,在电力检修、安装、调试等3万多次操作中无一差错,解决一线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为国家节省资金6000多万元;他编写专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19篇,培养的20多名徒弟成为企业中坚力量。

  “我们研发一台发动机,历时4年、超过4.3万台时,必须24小时不间断做试验。”从事发动机研究试验,打造自主品牌发动机是杨军心中的梦想。

  头戴耳罩,手持听音杆,他的工作犹如医生“听诊”。扎根发动机试验研发一线年,杨军练就出听音识障的“特异功能”,其准确度不比机器检测差,被誉为“发动机医生”。

  他建立试验故障案例库和异响声源库,结合个人研发试验经验,提炼“两点一线”工作法,挖掘积累故障案例100余项。

  4月1日,在武汉岚图数字化总装车间,一辆岚图追光即将下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面对新能源转型发展机遇,他带领团队突破转型,从发动机研发工作延伸到新燃料电池测试、整车新能源研发技术等领域工作。作为杨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杨军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领办人,他带出一支90余人的自主研发技能团队,先后有25人获授国家级、行业、省市级等的高技能人才荣誉,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30余人,指导编制技术文件20余份和教学视频10份,发明专利7项,多项成果发表荣获行业奖励。2023年探索实践技能领域技能攻关课题模式,守正创新,围绕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装备改造、质量攻关等现场改善创新完成21项。

  与数控机床打了20年交道,她凭着一身精湛本领,把数控设备“治”得服服帖帖,她就是“80后”数控车工王丽林。

  王丽林2004年入行,跟着师傅学做车工,一般人至少要半年才能上岗,可王丽林两个月就实现了独立操作。

  数控车工是个脏活累活,工人们满手油污、浑身铁屑。很多人说,女同志吃不了这个苦,可王丽林偏偏坚持了下来。

  对王丽林来说,最难的不是体力上的辛苦和时常的烫伤,而是复杂的数控机床编程,各种函数、参数,从零起步学习,让王丽林压力很大。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她把压力化作动力,向师傅请教、跟同事探讨,硬是啃下了编程这块硬骨头。

  编制一道程序、打磨一个零件、攻克一项技术,她始终把“踏实,严谨,细致”作为工作准则。她摸索确定出一套分层切削法,把以前的一道工艺改为半精车,精车两道工艺,并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减少精加工被吃刀量,大幅度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荆州市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生产线上装配石油钻采装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杨婕 王先 摄)

  创新攻关脚步不停歇,她从一名普通数控车工成长为“女刀客”,先后荣获“荆州能人”、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荆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从事维修工作超40年,他在嘈杂的机房里细心观察,在满是油污的设备旁冥思苦想,擅长解决机器维修过程中的疑难杂症,被誉为设备运转的“定海神针”。

  “不放过每一个小问题,哪怕是一个螺丝的松紧度也要及时解决,对经常出故障部位,进行大胆革新改造。”这是蔡振舟经常挂在嘴边说的话。

  口服车间有很多剂型,涉及的器械更是种类非常之多,他坚持与操作工跟班作业,用心留意设备正常运行状况,利用停机空隙和休息日,对设备做细致的维修保养。在他的精雕细琢、大胆革新下,产品完好率提升到了100%,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创造了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近百万元。

  针对生化原料药车间乙醇回收率低、饮用水使用量大的问题,他提出了一整套解决方案每年为公司节省260万元的成本,并且减缓了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

  他在武汉人福主持参与的获奖项目有8项,车间所有的故障设备,一经他手立即“药到病除”。凭借着精湛的技术,2018年他被评为武汉市“大城工匠”。